- 新闻中心 -

- 新闻中心 -

对家暴说“不”!家庭心理自护培训

  • 编者:桥爱创始人222
  • 分类:行业发展
  • 日期:2018-11-30

微信图片_20181125134642.jpg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联合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在11月25至26日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家庭心理自护培训班 ”。 来自北京市基层社区服务人员、反家暴从业人员16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新浪网、人民网、千龙网、善达网、中华儿女新闻网、正义网、公益时报,人民政协网、北京社区报等多家媒体对培训进行了报道。

微信图片_20181128100235.jpg

开班仪式上,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子表示,反家暴心理评估与干预也是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家暴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这种深刻的心理阴影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甚至可能导致极端事件发生。

未命名_meitu_0.jpg

本次培训专家从家庭暴力的法律界定及干预、反家庭暴力多机构合作实践、家庭暴力个案干预实务、家庭暴力的心理评估及干预几个方面对“反家暴”工作进行了详细讲解。课堂上,专家精彩的讲解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参训人员。很多同学不时的拿出手机对着课堂上播放的PPT进行拍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互动提问环节也得到了大家的踊跃响应。很多来自街道社区的、妇联的参训学员结合自身日常工作所遇到的情况结合课程,同专家老师一同探讨,气氛热烈。参训学员中,除了北京本地学员以外,还有来自内蒙古、湖南等地的学员。他们为了此次难得的机会特意从外地坐飞机赶到北京参加培训。

微信图片_20181128095727.jpg

课堂上,一位格外积极参与的学员引起了小爱的注意。她姓李,是一位来自湖南岳阳的学员,是当地的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离婚登记处的婚姻调解员。她说她所接收的最多的案例就是“家暴”,经常来做法律咨询的也是家暴。她所在的婚姻家庭调节委员会是由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政府、妇联、民政等多部门联合成立的。正如专家培训课上所讲,反家暴需要多机构合作践行。在当地的实务工作中,李主任深有体会——她曾经接手过一个有着十多年家暴经历的家庭。他们来自农村,男的酗酒,脾气不好,经常喜欢打牌不顾家,从结婚就开始家暴。女的是传统的农村家庭妇女,经常埋怨老公不管家不赚钱,严重的时候恶语相加,每当这个时候,就会遭到更严重的家暴。接受到案件后,李主任对情况进行了了解,通过当地多部门联动处理,最后让男的写了保证书,并下了保护令对男性进行了隔离,女的也被送到了庇护所。在保证女方安全的情况下,专业机构对两个人分别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心理辅导。心理医生了解到这个男的成长的环境也是一个受到管制和束缚的家庭,儿时经常遭到暴打,导致成家后移情到了自己的家庭。通过半年的心理辅导,两个人互相都接纳了对方,从此也再没有传出过女性被家暴的消息。李主任说,家暴不仅仅是从公安法律层面关注,同时也要从施暴者和家暴经历者的心理方面进行疏导,从而进行家庭关系的重建、亲密关系的重建。这次她赶来北京,也是想把这个培训带回当地,希望通过自己所学对当地的妇联工作人员、村干部、以及反家暴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此次培训让自己收获颇多。

B44A7315.JPG


培训中还有很多学员分享了很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家暴致死、子女虐待家里老人,在老人的床上排泄、因为精神言语暴力变得疯疯张张的女性,目睹家庭暴力发生而受到伤害的儿童……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妇联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2010年,仅在24-60岁的已婚妇女中,就有24.7%遇到过配偶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妇联系统每年受理4-5万件家暴投诉。

 11月25日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这天,“反家暴”这一话题被无数次提起。但实际上“家暴”这一行为每天都在发生,如何把反家暴工作进一步推进,如何避免让跟多的人受到家暴的侵害,如何抚慰家暴经历者受伤的心灵,需要社会各界通力配合,“反家暴”工作任重而道远。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也会继续关注女性和儿童的心灵抚慰,同时配合社区以及社会各个部门,把反家暴工作落实到底。

- 最新新闻 -
电话:010-64647777
邮箱:info@bridginghopecf.org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35号院华润时代中心9层A座909室
上班时间:9:00-18:00 (周一到周五)
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了解更多新鲜资讯
Copyright(C)2018 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35070号 京ICP备1403507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890号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890号 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或复制网站内容